在申万大类行业中,银行业的ESG报告披露情况是最值得一提的■■,其是唯一连续几年ESG报告100%全披露行业■■。而除了银行业,ESG报告披露率居前的行业还有非银金融■■■★◆、钢铁、煤炭★◆◆、综合、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它们2025年ESG报告披露率也分别达到84■◆★■.52%、82★■★◆.22%、78.38%、73★■■◆.68%、72.93%、70.08%。
工商银行在ESG报告中披露,其不仅设立了社会责任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且还设立了绿色金融(ESG与可持续金融)委员会。其中,社会责任与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负责对本行在环境★★★★■■、社会、治理以及服务乡村振兴■■◆■、企业文化等方面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战略、政策和目标,绿色金融战略,普惠金融业务的发展规划、基本管理制度★■、普惠金融业务年度经营计划、考核评价方法等事项进行研究审议★■,并向董事会提出建议。而绿色金融(ESG与可持续金融)委员会作为高管层对相关工作实施统筹领导及协调推进的辅助决策机构,具体职责包括:负责贯彻落实集团绿色金融(ESG与可持续金融)战略和目标;协调推进各机构各业务条线绿色金融(ESG与可持续金融)相关工作;指导全行绿色金融(ESG与可持续金融)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
在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指引》之外◆■,财政部也于2024年发布了《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基本准则》),明确要求到2030年,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基本建成◆★◆◆。该《基本准则》的披露,标志着国家统一的可持续披露准则体系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棕榈股份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此外◆★◆■★,也有的公司为突出自身行业特色,也会在报告名称上进行体现。比如,有色金属和制造业可能更强调节能减排等环境指标◆■■◆■★,因此报告取名为社会责任报告者居多★■◆◆■。同样■★◆★◆◆,金融行业可能更关注风险管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在取名时选择可持续发展报告者居多。
地方国企披露ESG报告的积极性之所以能提高,除了国务院国资委要求地方国企在ESG体系建设中也要发挥表率作用要求有关外,地方国企为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融资能力◆■★◆◆★,也需要披露ESG报告来展示自身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努力和成果。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安道麦A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譬如◆■◆★◆■,中国钢铁龙头企业宝钢股份在2024年ESG报告中指出■■◆◆■■:回顾过去一年,宝钢股份充分发挥◆◆“顶梁柱”作用★■,深化创新“一公司多基地”管理模式,持续提升技术引领、产品经营■◆■★、绿色低碳◆★◆◆◆★、智慧制造、效率提升■■◆◆★、海外发展能力■◆■★■,在挑战中砥砺前行。
整体来看,银行业积极响应政府出台的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措施,通过绿色信贷、绿色项目投资、绿色债券发行等方式为绿色产业和项目提供资金,满足了不同企业的绿色融资需求■★◆,助力绿色产业成长。
具体案例上,以中国石化为例,其在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方面,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较2020年增加不超过30%、2040年碳排放量较峰值下降25%以上、力争2050年左右实现碳中和的奋斗目标。全面检视环保工作■◆■◆,补短板强弱项。实施绿色企业行动第二阶段计划★■,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提效★★■■★◆、增绿。全年累计回收二氧化碳210万吨,回收甲烷9.56亿立方米◆◆■★★■。加快推进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发起成立能源化工产业链碳足迹联盟。开展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行动,节能79万吨标煤◆★,外排废水COD量、二氧化硫排放量稳步下降,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率达到100%。
现如今,随着《编制指南》的正式发布,上市公司ESG报告命名的多样性或在不久的将来成为过去式■◆◆。今年1月◆■,《编制指南》正式稿发布,文件明确指出,上市公司ESG报告名称应当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或者《××公司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统称《可持续发展报告》★★。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中国积极推动产业和能源结构调整,采取节能、提高能效、建立完善碳市场、增加森林碳汇、提高适应能力等一系列措施去应对气候变化,并取得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目前中国的发电碳强度仍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亟须通过绿色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的要求★◆,深交所早在2006年发布的《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指引》中,就明确指出“鼓励上市公司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自愿披露社会责任的相关制度建设”★★■。此外★■■★■◆,上交所也在2008年发布的《关于加强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承担工作暨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指引的通知》中,要求上市公司加强社会责任承担工作◆★★■。但多年以来■■★◆◆,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基本上仍以自愿披露为主,并未要求强制性披露,直到2024年■■★◆,随着证监会统一部署■■◆★,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发布《指引》后凯发网址备用登录,ESG报告强制性披露制度才被正式确立。
自2024年沪深北三大交易所统一发布《上市公司自律/持续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以下简称《指引》)以来,A股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积极性明显提升。相较2023年A股36.96%的ESG报告披露率■■◆■★,在《指引》发布的2024年,A股上市公司的ESG报告披露率升至41.79%。
事实上◆■★,从今年发布的ESG报告来看,有多家公司已将最新ESG报告名称由此前的其他名称修改为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报告或可持续发展报告。譬如◆★■,棕榈股份◆◆■、芭田股份等公司在2024年发布的ESG报告名称还为社会责任报告,今年发布的ESG报告名称已变为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报告;TCL中环、爱尔眼科、爱美客等公司2024年发布的同样是社会责任报告,今年发布的报告名称变为可持续发展报告■■■★★。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芭田股份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实际上,对于绿色能源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问题■◆◆★,早在2020年,中国就提出“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这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承诺,也是抢占绿色科技革命先机的战略选择。今年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更是强调要“全面绿色转型■■★★”,这一战略旨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统筹多方面工作,实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
进入2025年后,有关ESG方面的政策仍在不断推出■◆■◆,特别是三大交易所正式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下称《编制指南》)★■◆★◆,以及证监会发布修订版《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以下简称《信披办法》)后,A股上市公司的ESG报告披露率又有进一步提升,截至5月1日■★,A股市场披露ESG报告的上市公司多达2457家◆★,报告披露率升至45■■.41%。
以工商银行为例■◆★◆,其多年来一直坚持绿色金融的发展,构建了绿色金融体系,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产品■★。通过制定绿色信贷政策,将环境、社会与气候相关风险纳入信贷管理全流程,推动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末,绿色贷款余额突破6万亿元■■★■◆,绿色债券发行规模等值17.4亿美元,绿色基金产品涵盖新能源、低碳环保等领域★◆■■■。此外,工商银行还通过绿色金融实践,如支持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贷款、创新绿色流水贷等,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对提升金融机构服务能力和支持强度做出要求,要求各类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立足职能定位,为国家重大战略和重点领域提供融资支持。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240019号。
正因涉及ESG的制度不断完善,近两年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相比前几年有了明显提升★★★。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2025年◆■,A股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为41.79%和45.41%,而在2020年—2023年,披露率为28.4%、28.54%★◆★◆■、32.2%和36■◆■◆◆■.96%。
央企之所以高度重视ESG披露问题,实际上与2022年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有关◆■★◆,彼时这一制度明确提出★◆,央企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立健全ESG体系■★■,并设定到2023年全覆盖的目标◆■■■★■。
显然,发展绿色经济不仅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三者和谐共生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必然选择。其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对自然资源的依赖,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也可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内涵丰富。ESG关注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三个维度上的表现,与高质量发展理念一致◆★★,有利于推动企业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协调统一。随着修订版《信披办法》于7月1日正式实施,叠加配套的《指引》和《编制指南》,不仅能直接推动中国ESG信息披露从零散化向系统化转变,加速中国ESG建设从形式合规迈向实质管理★■★◆◆,且也能推动中国ESG从理念到实践的高效转化■★★,推动中国ESG治理进入一个新阶段。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宝武镁业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一般,盈利能力良好,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信披办法》首次在部门规章层面将ESG信息披露纳入上市公司法定责任,明确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所规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从“自愿披露”转向“强制+自愿■◆■◆■★”结合模式。《信披办法》要求企业采用★◆★■★★“治理—战略—风险管理—指标与目标”四要素框架披露ESG信息,减少因国内外标准差异导致的合规成本◆■★■,增强报告的可比性。此外,修订版要求ESG信息作为整体一个章节发布,还有利于企业在整体上理解ESG理念,建立ESG治理框架。
《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从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丰富绿色金融产品等方面发力◆★★,致力于推动资本市场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力支撑。完善标准体系有助于规范市场,增强绿色金融产品的可信度和透明度;丰富绿色金融产品则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绿色产业开辟了多元化的融资渠道。预计绿色产业将迎来诸多发展机遇■★★◆,如发行上市◆★◆、融资并购、发行绿色债券等。《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资本市场从“融资端改革”向“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跨越,通过制度创新★■◆■★、资源整合和风险防控,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长期动力■★◆★◆★。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宝钢股份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指引》要求■★◆,上证180指数、科创50指数、深证100指数◆◆、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必须在2026年开始披露2025年度的ESG报告。同时◆★★★,证监会也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发布ESG报告,但若选择自愿发布,也应当遵循《指引》要求。《指引》的发布★◆■■◆★,标志着A股ESG报告强制披露时代将拉开序幕。
ESG信息披露从企业社会责任范畴正式进入证券监管领域★★,标志着中国ESG治理迈入一个新阶段。
招商银行也在积极深入推动绿色发展转型。2024年★★◆★■,公司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顶层设计★◆■,建立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和绿色运营管理双委员会机制,全面优化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体系;加快发展绿色金融,深化重点行业经营◆◆★,强化绿色产品服务创新,率先推出企业ESG管理综合服务方案,发行中资银行首笔“气候变化减缓”主题绿色美元债券■★★■◆◆,为社会绿色发展注入金融活水;不断健全绿色运营管理体系,纵深推进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积极推动各项减排举措落地。
7月1日■◆◆,修订版《信披办法》正式施行,叠加配套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和《编制指南》,将推动中国ESG信息披露从零散化向系统化转变,进一步加速中国ESG建设从形式合规迈向实质管理,为中国的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为中国经济的“全面绿色转型■◆◆★”打下坚实基础。
在央企之外◆■,地方国企的ESG报告披露率也不低,2024年披露的2023年ESG报告披露率为60.39%,2025年的披露率提升为67.86%■★★■★★,提升了7.47个百分点。
(本文已刊于05月10日出版的《证券市场周刊》。文中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作买卖推荐)
不过,与传统行业更多聚焦于自身运营对环境的直接影响,如能源消耗■★◆◆、废弃物排放、污染治理等,银行业除了要关注自身运营的环境影响外★★,还强调通过金融服务和投资决策来推动ESG目标的实现,比如在环境方面★■■,通过推出绿色债券发行计划,支持可再生能源、节能环保等领域的项目融资等;在社会层面◆■■,注重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和公平性★★■★■■;治理上则需要应对更严格的金融监管政策等。
同样,中国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在经营中也紧贴绿色发展路线年ESG报告中表示◆■★■■:公司始终追求以电池技术创新,减少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愿景。公司构建“材料及材料体系创新”“系统结构创新◆◆■”“绿色极限制造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四大创新体系◆★★◆◆,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和服务◆★■■■■,推动全球可持续转型。
与2024年11月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相比◆★■★,《编制指南》正式稿改动较小,主要新增强调了管理层和执行层在ESG治理方面完善ESG制度、拟定计划和考核机制的职能,新增具体议题的披露框架参考示例和可持续发展报告对标索引表示例,使《编制指南》指导意义更强。这是继2024年4月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之后,进一步深化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要求的重要工具■◆★★。
《信披办法》修订稿的第六十五条明确提出★■■◆★★,“上市公司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这一规定不仅意味着,ESG信息披露从企业社会责任范畴正式进入证券监管领域,同时也标志着中国ESG治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招商银行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优秀,营收成长性良好,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在披露2024年ESG报告的上市公司中,就企业性质来看■■■★◆★,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率是最高的。统计数据显示,央企控股的上市公司2025年披露的2024年ESG报告披露率为94◆■★◆.04%,与2024年披露的2023年ESG报告披露率基本相当(94.02%)。
需要指出的是◆■★■■■,94◆★◆◆.04%披露率并不是今年央企最终的披露结果■★◆◆◆,有部分尚未披露ESG报告的央企可能会在今年后续的几个月中陆续披露2024年ESG报告,对于这一点,可从央企在2024年披露ESG报告情况中得到证实。彼时★■■★◆,有多家央企控制的上市公司在当年4月30日以后才披露ESG报告的,比如安道麦A于2024年5月15日发布ESG报告,宝武镁业于7月31日发布ESG报告■■★■,北自科技于8月27日发布ESG报告等。
相较央企★◆★、地方国企,民营企业2025年ESG报告披露率虽然仍不高◆★■◆,但若对比自身2024年的ESG报告28.45%的披露率,民营企业2025年ESG报告披露率已上升至31.88%,提高了3★■★★★★.43个百分点。这一变化说明★★■,民营企业正在加大ESG建设力度◆■■,已经从战略上开始重视ESG报告披露情况。
整体来看,修订版《信披办法》叠加配套的《指引》和《编制指南》■■◆★★■,形成了“强制底线+参考范例”的框架◆◆,推动了中国ESG信息披露从零散化向系统化转变,将加速中国ESG建设从形式合规迈向实质管理◆◆■■,为中国的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同时也有助于塑造更良好的市场投资环境,让投资者更好地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及投资价值。
其中,在科技金融方面◆★◆★,推进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统筹运用股权、债权◆★◆■、保险等手段,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加强对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在绿色金融方面,完善绿色金融体系,统筹对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的支持,为确保国家能源安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形成有力支撑;在普惠金融方面,健全多层次普惠金融机构组织体系,优化普惠重点领域产品服务供给;在养老金融方面,持续完善养老金融相关政策,强化银发经济金融支持,促进中国式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数字金融方面■◆★◆■★,加快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增强数字化经营服务能力◆◆■★■★。
现如今来看,上市银行之所以能100%披露ESG报告,除了响应了沪深北三大交易所2024年统一发布《指引》要求,更是有力地贯彻了《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要求■★,让投资人可以通过银行业公布的ESG报告◆■■■◆,评估其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贡献。
银行业之所以拥有高ESG披露率★■,与监管的严格要求有关◆■★★◆◆。早在2020年■★★,监管层就提出ESG管理要成为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普适性原则■■■,2021年又明确提出将ESG纳入金融机构业务流程。2022年6月■★■■◆,监管层印发的《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从战略高度推进绿色金融,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2024年4月,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发文首次明确将ESG纳入信评,上证180◆★◆■★■、科创50◆★■★◆★、深证100的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450余家公司,均被要求强制进行ESG信息披露工作,而这其中就包括了21家上市银行。
此前,不同企业在编制报告时◆■,并没有明确的规则指引,导致在报告名称的选择上较为随意◆■。上市公司在ESG报告取名时,依据的文件要么是国资委《关于国有企业更好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要么是深交所《国证ESG评价方法》★◆◆◆■■、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上交所《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号——规范运作》等,这种信息披露标准的多样性意味着信息标准化程度很低,进而使得ESG报告的名称难以统一★◆◆★。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TCL中环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良好,盈利能力较差◆◆,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值得一提的是,在ESG报告命名上,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对ESG的理解和关注重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关注环境方面的内容◆★■,有的可能注重社会或治理方面等◆◆■,这些差异性导致企业在命名时往往会突出自己关心的内容◆★★★。
“我们积极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加大资源投入,优化组织阵型,打造特色优势。”对于绿色金融话题◆■◆■★◆,招商银行行长兼首席执行官王良在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绿色金融,完善“五横七纵”绿色产品服务体系,创新推出碳质押回购交易、低碳绿卡等特色化产品◆★■■◆■,强化对绿色能源■★◆★■、绿色交通、传统产业绿色转型等领域的专业化服务★■◆★,绿色对公客户融资总量(FPA)、绿色零售■★、绿色投资全口径业务余额达11351.7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33%■★◆■◆★。
在中国绿色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核心的大背景下★■◆◆,央企在积极推动绿色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方面负有特殊责任。通过披露ESG信息,央企能够展示其在可持续经营方面的承诺■◆■★★★,包括采取环保措施★■■■◆◆、降低碳排放、推动清洁能源等方面的具体行动◆★★◆★★,以配合国家的绿色发展战略。对于央企而言◆■■■◆◆,ESG理念契合了中国绿色发展◆◆、碳达峰碳中和、现代化治理、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发展要求。
作为现代经济体系的核心枢纽■★◆■■★,银行业承担着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优化资本配置■★、引导产业转型、推动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等重要职责。加强ESG建设是银行业金融机构践行政治性、人民性的重要体现,有助于商业银行与投资者、客户、员工和社会建立信任关系,实现品牌价值的跃升。
除了《指引》和《基本准则》◆★■◆■,中央◆◆★、国务院还在2024年7月印发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明确提出健全绿色转型财税政策、丰富绿色转型金融工具、优化绿色转型投资机制等要求◆★★;同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提出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开展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碳排放评价等要求……10月,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发挥绿色金融作用 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提出推动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转型金融标准体系■◆★★,推动金融机构、经营主体探索开展ESG评价★◆■■◆■,鼓励企业制定转型规划等要求。
此外◆◆,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之前,中国证监会于2月发布了《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内容聚焦支持新质生产力发展■★★,突出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增强制度包容性★★、适应性,推动要素资源向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低碳、普惠民生等重大战略、重点领域、薄弱环节集聚。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2025年披露ESG报告的上市公司达到2457家◆■,但梳理这些ESG报告的名称可发现,名称可谓是五花八门,既有328家命名为★■■◆★★“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报告(ESG报告)★★■■■◆”的,也有520家命名为“可持续发展报告”的■◆◆■,命名为“社会责任报告”的有682家,命名为“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的有51家,命名为其他名称的有876家。分析ESG报告名称不统一背后的原因,可能与目前国家层面ESG信息披露标准和管理文件缺失,没有统一规范的命名标准来指导企业对ESG报告进行命名有关。
《信披办法》规定◆■■◆★★,上市公司应当充分披露可能对公司核心竞争力、经营活动和未来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风险因素。上市时未盈利且上市后仍未盈利的★◆◆,应当充分披露尚未盈利的成因,以及对公司现金流◆■★、业务拓展、人才吸引★★◆、团队稳定性、研发投入、战略性投入★★◆◆、生产经营可持续性等方面的影响■◆★◆。如此要求的意义在于◆◆★★★,在防风险、强监管的政策背景下■■■★◆■,对上市公司面临的风险因素进行充分披露,可以为投资者理性投资提供更多决策信息。此外◆★■,强化重点信息披露,降低信息不对称■■,构建一个更加健康◆★★、透明的市场环境◆★■◆★,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必要之举。
此外,《信披办法》也将于7月1日正式施行◆■■★★★,其也首次明确上市公司ESG报告以“可持续发展报告”为名。据《信披办法》第六十五条规定■◆★★★◆,“上市公司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国石化行业内竞争力的护城河优秀,盈利能力一般■◆,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进入2023年后,为进一步规范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提升专项报告编制质量,国资委办公厅还发布了《关于转发〈央企控股上市公司ESG专项报告编制研究〉的通知》■■■■。此外,国务院国资委在2024年发布的《关于新时代中央企业高标准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也明确提出,推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围绕ESG议题高标准落实环境管理要求、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健全完善公司治理★★◆■,加强高水平ESG信息披露。
值得一提的是,在《信披办法》修订稿披露之前◆■★★★,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在今年1月还正式发布了《编制指南》凯发网址备用登录,旨在帮助上市公司更好地理解适用交易所于2024年发布的《指引》◆★◆,持续提升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质量,标志着规范化、系统化的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规则体系初步完成构建。
需要指出的是◆★★★◆,在2025年上市公司ESG报告披露过程中■★◆◆,“绿色经济”成为重要关键词■★,几乎所有披露ESG报告的上市公司都明确提到要发展绿色经济◆★◆。
3月28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信披办法》◆■。此次修订是吸收近年来信息披露监管的实践经验,对部分信息披露的内容及要求进行明确,强化对信息披露外包、承诺对象的监管,并结合新《公司法》及《行政处罚法》,对《信披办法》的部分内容进行更新与调整★★★。《信披办法》将于2025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
除了证监会发布的《实施意见》■★◆◆,还有其他多个部门也在积极发布推动绿色发展的文件和制度。譬如,生态环境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企业温室气体信息自愿披露的意见》■★■★◆;财政部发布《清洁能源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和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可再生能源绿色电力证书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等★★,它们为落实“双碳”战略,探索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均提供有力支撑。
截至5月1日,A股市场有2457家上市公司披露2024年ESG报告(包括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环境社会以及管治报告等),在5411家A股上市公司中占比达45.41%,这一数据相比2024年披露的上市公司2023年ESG报告41.79%的占比,提升了3.62个百分点,创下2020年以来新高值。
扫一扫